雷马克

埃里希�玛利亚�雷马克,德国现代著名小说家和剧作家,出生于德国奥斯纳布吕克,父亲是书籍装订工,中小学就读于天主教教会学校,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应征入伍,多次受伤。战后从事过小学教员、商人等职业。

我要推荐"作家简介"+5
  埃里希·玛利亚·雷马克(德语:Erich Maria Remarque,1898年06月22日——1970年09月25日),德国现代著名小说家和剧作家,出生于德国奥斯纳布吕克,父亲是书籍装订工,中小学就读于天主教教会学校,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应征入伍,多次受伤。战后从事过小学教员、商人等职业,同时进行写作。一九二三年起先后在汉诺威《大陆回声报》和柏林《体育画报》担任编辑和记者达十年之久。一九二九年出版第一部长篇小说《西线无战事》,反映遭受帝国主义战线摧残的青年一代的悲惨命运,轰动世界,使作者成为二十世纪以来拥有最多读者的作家之一。但这本书却遭到法西斯势力的激烈攻击,作者因此于一九三一年被迫迁居瑞士。纳粹上台后,他的书被焚烧,一九三八年公民权被剥夺。一九三九年雷马克流亡美国,一九四七年加入美国籍。但他也常在瑞士居住,后卒于瑞士。雷马克的主要成就是小说,写过多部长篇,都以反法西斯和反军国主义为主题,题材多取自流亡生活。他的第二部畅销书是《凯旋门》(1946),写一个德国流亡者在纳粹追捕下的种种惊险经历。小说出版后,在美国颇为轰动。题材和故事情节与《凯旋门》相近的还有《里斯本之夜》(1962),也是写一个记者身份的流亡者的逃亡经历。他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是《天堂里的阴影》(1971)。
  雷马克在二次大战后写的作品中有一部分侧重在总结和探讨德意志民族现代历史上的最黑暗年代(两次大战期间)的过错上,这方面的主要作品是《生死存亡的年代》(1954)和《黑色方尖碑》(1956),前者取材于二次大战,描写青年一代反法西斯意识的觉醒;后者揭露二十年代德国资本主义社会的畸形现实。
  雷马克的其他长篇小说还有:《归途》(1931)、《三人行》(1938)、《你的亲人之爱》(1940)、《生命之火花》(1952)、《上天不识幸宠者》(1961)等。他也写过一些剧作,最成功的是《最后一站》(1956)。
  雷马克笔下的人物多是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他们多是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的牺牲品,作品通过对他们的不幸命运的描写,控诉了帝国主义的罪恶,在当时无疑是具有现实意义的。但由于作者不能用阶级论的观点来观察战争,他的作品没有能够揭示出战争的社会根源,带有和平主义的倾向;他不能用历史唯物论的观点来看待被压迫阶级,因而他的人物大多带有宿命论的色彩。
  雷马克艺术上受美国现代文学的影响较深,杰克·伦敦的讽刺笔调和海明威的所谓“硬汉子风格(即作者对他所描写的人物的悲惨遭遇保持不动感情的态度)”都在他的作品里留下烙印。雷马克的作品有明显的自传性成份。这一特点的不足的一面是,它们反映的社会生活的深度较浅;广度较窄,因此缺乏持久的生命力。
2023-01-04
我要推荐"作品"+5
我要推荐"精彩片断"+5
首页 联盟 赛事 我的
媒体矩阵
奔流文学-B站

奔流文学-B站

奔流文学-抖音

奔流文学-抖音

奔流文学-快手

奔流文学-快手

奔流文学-微博

奔流文学-微博

奔流文学-知乎

奔流文学-知乎

奔流文学-百家

奔流文学-百家

奔流文学-顶端

奔流文学-顶端

奔流文学-头条

奔流文学-头条

奔流文学-公众号

奔流文学-公众号

奔流文学-小红书

奔流文学-小红书

奔流文学-西瓜

奔流文学-西瓜

奔流文学-腾讯视频

奔流文学-腾讯视频

奔流文学-搜狐视频

奔流文学-搜狐视频

奔流文学-豆瓣

奔流文学-豆瓣

奔流文学-简书

奔流文学-简书

Copyright© 奔流文学网 版权所有
主办:奔流文学院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河南)

电话:0371-65749446
邮箱:benliu1957@126.com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北林路街道经三路北段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