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 > 正文

郭进拴|童趣儿【八十九】

浏览:2432   作者:郭进拴   来源:会员中心
2024-09-13
已关注 关注

  郭进拴|童趣儿【八十九】


  正像鲁慕迅老先生在《童年》一诗中所描绘的那样:

  记得当年作学童,

  世情未谙学未工。

  最喜假日戏游乐,

  风雨不避无署冬。

  偕伴歌呼过街市,

  意兴神彩顾盼中。

  荒滩野地卧沙草,

  天上人间话多少。

  说到侠义增慷慨,

  肝胆意气云水渺。

  几日课业半日了,

  家居不耐闲烦恼。

  张罗布机捕雀虫,

  攀枝爬树摘柿枣。

  衣破骨折犹不悔,

  入水登山何能改。

  黄土岗上翻跟头,

  清溪石下摸螃蟹。

  无拘无束无缰马,

  无忧无虑只自在。

  三五朋辈颇相好,

  而今存亡俱不晓。

  少年情怀皆依旧,

  只是心少人已老。

  鲁老这首诗,也真是我童年生活的真实写照。至今我的头上还留有两道疤痕,正好形成了一个八字,左边这道疤是和一个叫赵清潭的小伙伴玩耍时,被他用镢头刨了一个大血窟窿,我一手捂着头,血顺手指往下流,还交待清潭赶快到队里的碾盘底下藏起来,然后才哭着回家告诉父母,大人问怎么了?我还勇敢地说是自己不小心磕伤的。右边这道疤是被另一个小伙伴用石头砸伤的,一下子缝了十几针,第二天照样上树掏鸟蛋、捅马蜂窝,炒蚂蜂乳吃……我曾两次在河边玩时,沉入水底,喝了一肚子水,又拱着猛子从对岸游出,险些丧了性命。真应了鲁老诗中“衣破骨折犹不悔,入水登山何能改”的诗句。这个叫焦沟的偏远小山村,山上有一脚踏三县(即伊川县、汝州市、汝阳县)的石碑,位于娘娘山顶端、娘娘庙南侧,国务院在此立有界碑,素有一脚踏三县之说。在这里南望汝阳,西观伊川,东眺汝州,大有一览众山小之感。这里是黄淮河分水岭,素有一滴水流两河之称。向北流入黄河,向南流入淮河。站在界碑处,向北可遥望龙门,向南可远看汝水。我出生的焦沟村,是伊川县白沙乡刘庄行政村的一个自然村,有4个村民组,这里是伊河的发源地之一。焦沟河经程子沟、白沙街、水寨,流入伊河,然后汇入黄河。只可惜山上造的林已被砍光,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我小时候常见的清清河水早已断流,村里筑了几条拦水大坝,河滩都变成了望天收的农田。秋雨打湿了我的衣服。我在新修的铁路上,见到了我小学一年级老师的儿子,我给他们散了一盒烟,听说老师很不幸,丈夫病故,她只身一人回到洛阳郊区的乡下生活,日子过得很艰难。我给老师留下一张名片,渴望她能给我联系。我沿着铁路线,经儿时干过活、种过指甲花的西沟,记得那时我们将白天摘来的指甲花到晚上兑了白矾捣碎,我与姐妹们争着往手指甲、脚指甲上包,到了第二天,手、脚指甲被染得红鲜鲜的,人们都叫我“假妮子”。

  在村头一片硕果累累的苹果园边,一少女正在一边绣花一边看果园,一只黄狗向我狂吼乱叫,少女忙制止住了那只狗。经打听,少女是我儿时一个玩伴的孙女儿。“乍逢不相识,自嘲老眼昏。相对叹白发,携手问儿孙。”在我二姐家门口,一位白发妇女拦住了我的去路:“请问,你是山南哩?”我说:“是啊!你是?”她说:“你不认识我了?咱们小时候还在一起玩过家家呢……”哦!我想起来了,她就是小时候扮演“新娘子”和我成亲的那位可爱的小姑娘,如今已当上了奶奶。她也是来参加我外甥的婚礼的。没想到,40年前的玩伴是在这种场合下见面的,真是故地重逢,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这天晚上,我正在欣赏专门为我外甥的婚礼而举办的歌舞晚会,一个手持电筒的中年汉子站在了我面前,问道:“你什么时候回来的?”我说:“我昨天下午,你是?”中年汉子答:“我是水周啊!”啊!原来是我儿时最要好的朋友水周到了!晚上,我们彻夜长谈。我这才知道,他有3个儿子,都已成家立业,大孙子今年已十几岁了。他现在也在我工作的平顶山市以看车子棚为生,他的大儿子、大儿媳在平顶山开出租车,二儿子、三儿子在洛阳高速路上工作,都有可观的经济收入。他是为收秋专门从平顶山赶回来的。老友见面,越谈兴致越高。水周上有6个姐姐下有1个妹妹。小时候,我们都称他的7个姐妹是“七仙女”,现在都已成家立业。他说他为了找我,2年来天天到报刊亭买《平顶山晚报》,看上边有没有我发表的文章。在同他长谈中我了解到,由于焦沟村太穷太偏僻,我们同时代的女孩子大都远嫁他乡,我们小时候常在一起玩的男伴中,有的已去世,有的至今仍是光身汉,有的娶妻成家,四世同堂;也有的进了监狱,妻离子散;现在村里大部分男劳力都在抱玉山煤矿以挖煤为生;那个我在洛阳大路口当小工时的包工头,因其女儿爱上了一个他称为“老李哥”的朋友,而被活活气死;我的另一个玩伴因从小定的娃娃亲,女方出落成了如花似玉的大姑娘,和他退婚远嫁河北,他至今已50岁开外,父母早亡,自己仍是光棍一条……我们共同回忆起小时候,队里买了被狼吃剩下的半个肥猪;晚上跃进吃翻碗,队长光让男劳力参加,不让我们这些未成年人参加。我就召集了一群男娃子,站成一排,比赛谁尿的高、尿的远,谁就当“司令”,当然是我当上了“孩子王”,就领着一群娃子蛋到大人们跃进的西沟,站到劳力们干活对面的高崖上,我喊:“预备起!”大家齐喊:“翻碗!翻碗!”气得队长没办法,只好批准我们也参加跃进,干到后半夜每人分得一份翻碗,吃了个肚子圆。因为我爷爷旧社会跟着他舅家享过几天福,被划为地主成分,文革中我爷爷怕挨批斗,就偷偷跑到了洛阳我四叔那里,我父亲替我爷爷开过几次四类分子会,人家就把我也叫成了“地主羔子”,不让参加红小兵组织,全大队学校开会,有人专门点名把我清出会场后,再念文件。和别的小孩打架,人家父亲上来先给我煽了两耳光,又骂道:“你地主羔子还想变天哩!”我这个只有八九岁的小孩子也成了“黑五类”、批斗对象。姐姐也因此受到污辱和欺负。父母受不了这种气,为了我们的前途,决定把他们在山北刚盖的一处宅子卖了,领着我们从伊川的焦沟村迁回了老家汝州的关庙村,使我们也成了下中农的好成份,从此不再受人欺侮。那年我才刚满10岁,一步三回头地告别了我曾读书的小学校,离开了生我的黄土地,离开了那些纯朴善良的父老乡亲和欢蹦乱跳、一块下河打水仗、上树掏鸟蛋的小伙伴们……我怀着离情别绪,在父母的陪伴下,泪流满面,和亲朋好友们依依惜别,真是愁肠满腹,如泣如诉,难道尽,难说完,热泪一滴又一滴,一行又一行……如今,我的父母与他们当年相依为命的同龄人,大多已经故去,他们的坟上长满了蒿草,一片凄凉,我再也看不到他们的音容笑貌了,人生苦短啊……我记忆中的焦沟村是美丽的。她是我生命的摇篮。那充满诗情画意的山水风光,不仅从小滋润着我天真纯洁的心灵,而且赋予我艺术之树长青。我艰难而又漫长的文学创作道路,也正是从这里起步的。

  我从三、四岁开始,便和焦沟村结下了不解之缘。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虫一鸟,都启迪着我稚嫩的心,吸引着我那富于幻想、好奇、多思的童心。这里的流泉飞瀑,危崖幽谷,古井老树,缕缕炊烟,声声鸟啼,那一个个淳朴的村民,一道道清冽纯净的山溪,都给了我无穷无尽的激情和灵感。

  焦沟的山很高,地很阔,天很蓝,也很远。今生今世,不管我走到那里,都不会忘记这个名叫焦沟的远村!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

评论

你还没有登录请登录
回复
---收起
回复 {{item2.CommentConcent}}
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媒体矩阵
奔流文学-B站

奔流文学-B站

奔流文学-抖音

奔流文学-抖音

奔流文学-快手

奔流文学-快手

奔流文学-微博

奔流文学-微博

奔流文学-知乎

奔流文学-知乎

奔流文学-百家

奔流文学-百家

奔流文学-顶端

奔流文学-顶端

奔流文学-头条

奔流文学-头条

奔流文学-公众号

奔流文学-公众号

奔流文学-小红书

奔流文学-小红书

奔流文学-西瓜

奔流文学-西瓜

奔流文学-腾讯视频

奔流文学-腾讯视频

奔流文学-搜狐视频

奔流文学-搜狐视频

奔流文学-豆瓣

奔流文学-豆瓣

奔流文学-简书

奔流文学-简书

Copyright© 奔流文学网 版权所有
主办:奔流文学院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河南)

电话:0371-65749446
邮箱:benliu1957@126.com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北林路街道经三路北段98号